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的通知

浏览量:63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开发处新 文章来源:2010-09-06

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的通知

鄂科技发政〔201022

各市、州、县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主创新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基地、产业聚集,加快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把湖北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省科技厅组织制定了《湖北省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厅相关处室。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政策法规处:田志康,027-87135863tianzk@hbstd.gov.cn

发展计划处:李翠华,027-87135857lich@hbstd.gov.cn

基础与成果处:龙华,027-87135797longh@ hbstd.gov.cn

条件财务处:刘波,027-87135833liub@ hbstd.gov.cn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湖北省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创新要素优化组合,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我省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高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全面推进我省企业、产业、基地与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应用研究与产业需求的充分对接,探索形成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重点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联盟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企业与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在战略层面上的互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研究开发,推进重点实验室与重点产业的有效对接,为重点产业和支柱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省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设立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岗位,引导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帮助企业组建创新团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基本原则为:

1、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根据全省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行业科技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现状,组织制定产学研结合专项行动规划,既要着眼长远战略,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又要立足当前,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目标导向,分类指导。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优势主导产业为目标,紧紧围绕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求,并根据产业发展自身特点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培植和建设一批在国内有领先地位,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增强系统功能,助推创新发展。

3、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计划导向,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环境,激发产、学、研、用等多层面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产学研各方资源和要素的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引导、整合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向产业和企业聚集,促进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4、加大投入,创新管理。充分集成现有科技资源,积极调动产业(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地市、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加大对产学研专项行动的投入力度。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探索建设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各主体与金融部门和创投机构的合作,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放大效应。

主要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创新资源有序流动、运行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显著提升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增强我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产学研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覆盖全省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80%以上的创新型建设试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主要内容及任务

(一)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形成一批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以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重点,以解决产业或企业长远发展的共性技术、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需求和重要标准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细分市场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各合作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横向流动,促进多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组建305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力争牵头组建或主要参与510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完善联盟产学研合作机制,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引导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与企业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战略层面的结合,形成合作研发、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市场等相互协作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引导试点联盟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瞄准产业技术研究前沿,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及产业链形成的重大产业技术问题。

――引导试点联盟有效组织和分配创新资源,提高联盟内各单的创新联合程度,通过合作分摊创新成本,分享技术成果和优化资源配置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移、扩散,加速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争取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满足市场快速变化新需求的产品。

――引导试点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相对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探索试点联盟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试点联盟内企业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等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组织、推进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建立试点联盟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二)建设一批面向湖北省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全面推进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充分对接。

依托我省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应用服务的产业技术创新基地,推进重点实验室与重点产业的对接及知识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建立重点实验室与重点产业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打造重点实验室服务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将我省雄厚的基础研究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企业和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引导一批科研团队直接为湖北省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逐步把湖北省的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变成国家的项目。

――建立50个左右的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围绕全省电子信息、汽车、化工、钢铁、装备、船舶等支柱产业,轻工、纺织、有色等传统优势产业,建立2530个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围绕全省光电子、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突破式发展,建设20-25个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攻克500项以上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共性技术在省内1000家以上的企业进行示范应用,辐射带动省内2000家以上相关产业领域企业的间接应用。

――编制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发展规划,面向企业的共性技术开展示范推广服务。收集企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提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方案,组织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新成果,促进供需双方的技术转移。

---发挥基地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功能。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依托的实验室向企业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并对企业提供相应测试技术服务。

(三)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要素与企业创新发展的深度结合。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具体由管理与运行、产学研创新载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以及配套体系三大板块组成。

――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行业或优势领域中有研发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建立5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其建设成拥有省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配套试验条件,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科研开发实体。

――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50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带动一批产学研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

――面向大中型企业组建20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以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瞄准行业和产业高技术前沿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培养、聚集高层次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开展和参与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加强行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扩散和技术储备等

――支持企业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

(四)建设产学研结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对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将湖北(尤其是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基地。重点建设与完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光电测试服务平台、软件测试服务平台、淡水渔业及水环境大尺度模拟技术系统、良种繁育、新药创制、模式动物、新能源研究等优势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扩散并提供产业公共信息、设备、测试等公共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支撑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整合建设10个左右高水平的对我省支柱、战略性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行业和重点领域提供多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建设50个左右的公共服务平台二级服务站,深入市州与基层用户,立足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直通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指导、培训等公共服务,减少科技型企业的前期投入,推动企业的快速成长。

――实现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数量1000家以上,文献使用人数10万人次以上。

(五)设立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岗位,有效引导科技人员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结合湖北省自主创新岗位计划,通过在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设立100个“湖北省自主创新岗位”,吸引100名海内外优秀科技人员到企业担任湖北省自主创新岗位特聘人选,依托企业组建100个“自主创新团队”。

企业自主创新岗位实行“岗位、人才、项目”三结合,其主要任务是帮助设岗企业解决生产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突出问题;面向企业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科研项目、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六)推进湖北创新驿站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坚持“强化体系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以企业需要为导向,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构建新型技术转移组织体系为主线,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湖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升我省技术转移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区域创新驿站站点,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为基层创新驿站站点,积极开展创新驿站工作。建立健全创新驿站环境体系、业务体系和人才体系,从实体操作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两方面解决我省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及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依托“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湖北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和“湖北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推动技术市场与产权、资本市场相结合,为我省中小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支持其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促进技术转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功能完备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体系,构建和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科技厅相关领导组成的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省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审定产学研合作行动方案和有关规划,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主要负责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实施的日常具体工作和实施考核。同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服务。

(二)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强化主体科技计划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导和支持,组织和动员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向产业一线聚集。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等项目,集成省级研究与开发计划、


黄冈师范学院科学技术与开发处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新港二路146号

办公室:厚德楼三楼302室 传 真:0713-8833836

联系电话:0713-8833836 E-mail:keji@hgnu.edu.cn